现在我们口中提及的“涂鸦”,大多是指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的涂鸦。这种起源于帮派符号的涂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街头艺术,90年代随着Hip-Hop潮流进入中国。
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艺术家”们的涂鸦,倒是有回归“涂鸦”一词的本意——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
吹着长笛的小女孩,吹出了“办证”的音符
出自“人民艺术家”之手的涂鸦最妙之处,在于“创作理念”上。这些作品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颠覆了学院派那种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
其次在工具使用上,往往就是泥瓦工的刷子或者木工的斧头,甚至人肉大手抄起来就抹上一笔,根本不需要费时费力费心去采购颜料,最用心的也就是使用帮客户刷墙剩下的油漆、涂料来创作。
接下来,作品被“人民艺术家”们在不同时段不断覆盖、叠加、拼贴,再被另一波来路明或不明的“人民艺术家”作品覆盖、叠加、拼贴。
最终,作品经大自然日晒雨淋,其最初创作的动机由此不断裂变、扭曲、变得愈加多意,成为在被清洗之前永远无法稳定下来。
一条通向蓝天的排水管 在阳光下奔跑的小狗,好像下雨了 天空飘来一朵云,“办证” 写在“地板”上的联系方式 冷峻的山水与现实的郁郁葱葱在松柏前私拉电线墙外的一片海阔天空
宝贝,当心触电
不过更可贵的是,即使“人民艺术家”们作品总是离经典差一步前而轰然倒下,甚至从未被公众正眼认可,但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作热情。
位于墙壁上的建构与解构,成为当下中国的一个幽默注脚。
更多澎湃新闻视觉产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方式” thepaperphoto